蟹足腫&增生性疤痕
蟹足腫(Keloid)是一種異常的疤痕組織增生。當皮膚受傷後,身體會啟動一系列的修復程序後形成疤痕,但部分人因膠原蛋白異常大量增生,導致疤痕像蟹爪般不斷向外擴張、凸起,甚至侵蝕正常皮膚,使得疤痕的範圍超出原本傷口的大小。蟹足腫會因應皮膚的張力而決定生長方向,並隨時間不斷變大,除了可能會有症狀外,還嚴重影響美觀,如長在關節處,亦有可能影響活動。
相較於蟹足腫,增生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會沿著先前受傷的範圍作增生,並不會像是蟹足腫一般侵蝕正常的皮膚,可以把它視為蟹足腫的弱化版,但治療上原則相同。
蟹足腫&增生性疤痕的治療
類固醇貼片
為最不具侵入性的治療方式,類固醇貼片具有抗發炎的作用,慢性釋放低劑量類固醇,能抑制疤痕組織的發炎反應,輕微改善不適症狀,但目前台灣一般藥局及醫院通路無販售,須由海外通路取得。
針劑注射
通常使用類固醇作為基底搭配其他藥物做注射是治療蟹足腫常見的方式之一,醫師會依每個人的疤痕活性及大小決定注射濃度及劑量。此種療法能一定程度的紓緩紅、腫、痛、癢等情形,並同時軟化疤痕以及改善凸起的症狀。類固醇注射的頻率,通常為三至四周注射一次,部分患者會需要連續注射數月甚至一年以上才見能有效控制蟹足腫活性但未必能讓蟹足腫完全消失。針劑注射的缺點為疼痛感高,另外長期注射類固醇有可能導致皮膚凹陷等情形。
冷凍治療
冷凍治療是利用低溫的方式,將蟹足腫的組織動至壞死,再讓其剝落,已達成變小的療效。由於蟹足腫病灶所屬的皮膚層次為真皮層,一般的冷凍治療是將液態氮直接噴在病灶上,因此對於改善蟹足腫症狀程度有限。使用在蟹足腫的冷凍治療需於病灶內做穿刺,讓液態氮由病灶中心做冷凍,才能有效針對蟹足腫內的細胞作破壞,逐步讓蟹足腫萎縮。在亞洲人,冷凍治療的另一個缺點為色素脫失,因為色素細胞較不耐冷的特性,有一些患者在作為冷凍治療後會出現類似白斑的表現,影響外觀。
雷射治療
- 染料雷射及585nm的黃雷射:對於皮膚中的含氧血紅素有非常好的吸收效果,當雷射穿透皮膚後,其長脈衝透過血紅素吸收波段,破壞疤痕組織的血管架構,阻斷其血流供應,使其組織慢慢萎縮。
- 汽化式雷射(例如UP雷射):對於增生性疤痕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對於蟹足腫有可能會激發其活性,須謹慎使用。
減張手術切除搭配放射線治療
對於較大或是活性較高的蟹足腫在多次嘗試注射針劑無法達到效果時,手術切除是最直接的治療方式,但是單純的手術切除復發率高,甚至新生成的蟹足腫可能比原來的蟹足腫更大,因此現在的手術切除須於切除後採用減少張力的縫合的方式,在手術當下將復發的風險降至最低。術後再搭配放射線治療,這些放射線治療能有效地降低纖維母細胞的異常活性,進而降低蟹足腫再復發情形。
蟹足腫預防勝於治療
針對有蟹足腫體質的人,不是每次外傷都一定會蟹足腫,但受傷後形成蟹足腫的機率遠高於一般患者。因此最直接方式就是,減少傷口形成的機會,避免刺青、穿耳洞、減少摳抓青春痘等行為,並慎選美容療程,因注射針劑的小小受傷創口都有可能造成蟹足腫。
當皮膚出現傷口時,務必妥善照護,保持乾淨並避免感染。另外在傷口開始形成疤痕時,使用矽膠貼片、壓力衣等產品,使用壓力治療方式,持續壓迫,用以減少疤痕組織的血流供應及氧氣,抑制纖維母細胞活性有助於預防疤痕增生。
若傷口癒合過程中出現異常增生,懷疑為蟹足腫時,應盡早由皮膚科醫師評估與治療,以降低疤痕擴大的風險。
蟹足腫問題大解密
Q.
蟹足腫會自己消失嗎?
不會。蟹足腫通常不會自行縮小或消退,若不治療,可能會隨著時間持續變大,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及美觀。
Q.
哪些人容易長蟹足腫?
有遺傳體質傾向的人較容易發生,常見於年輕族群、皮膚偏深色的人。常見好發部位有胸口、肩膀/膝蓋、耳垂、下巴等。
Q.
蟹足腫會因為懷孕或荷爾蒙影響而變大嗎?
是有可能的,有些患者在青春期、懷孕、或荷爾蒙變化時,蟹足腫會變大或變紅。
Q.
蟹足腫可以只使用雷射治療嗎?
單純只使用雷射治療蟹足腫效果有限,通常需要搭配針劑、貼片、手術等來達到好的治療效果。雷射做為切除手術+放射線後的輔助療程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可以針對血管做消融/破壞的雷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