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
痣(醫學名稱為「色素細胞痣」)是由皮膚中的黑色素細胞聚集所形成的良性腫瘤。痣的顏色、形狀和大小各異,可能呈現棕色、黑色、藍灰色或接近膚色。
大多數痣在童年或青春期形成,部分可能隨著年齡逐漸改變,甚至變大、變凸或顏色加深。雖然大部分痣是良性的,但若出現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直徑大於6mm,或突然變化(簡稱ABCDE特徵),需警覺是否有惡性黑色素瘤的可能。
常見的類型分為三類
Junctional nevus
櫻桃血管瘤
黑色素細胞集中於表皮與真皮交界處,通常呈平坦、深色斑點
Intradermal nevus
櫻桃血管瘤
黑色素細胞分佈於真皮內,外觀較淡色或膚色,常呈微凸。
Compound nevus
櫻桃血管瘤
黑色素細胞同時存在於表皮交界處及真皮內,通常略微隆起、顏色中等。
處理方式
手術切除
- 方式:局部麻醉後,以手術刀完整切除痣及其根部,並進行縫合。
- 適合:較大顆、深層或有變化風險的痣。
- 優點:可完全移除並送病理化驗,降低復發風險。
- 缺點:術後會留下疤痕,需照顧傷口,在意疤痕者可以考慮美容縫合。
雷射治療
- 方式:利用二極體雷射、Er:YAG 或 CO₂ 雷射,汽化表淺的痣組織。
- 適合:表淺、色素型痣(如交界痣、部分混合痣、皮內痣)。
- 優點:傷口小、復原快、非侵入性。
- 缺點:無法送病理化驗、需多次治療。
電燒治療
- 方式:使用高溫電針燒灼痣組織。
- 適合:小顆、表淺的痣或突起型痣。
- 優點:操作快速。
- 缺點:周邊組織易因燒灼溫度而產生熱傷害。視燒灼深度而定,有留下凹陷性疤痕與復發的可能。
美容縫合
將痣切除的優點是能送病理化驗,排除惡性變化的可能性,缺點是會留下疤痕。如若對疤痕的追求較高,可以透過美容縫合的方式使疤痕不明顯。美容縫合會在多個解剖層次使用精準校正縫合的方式減少皮下空腔及傷口張力。表皮則選擇較細的縫線,減少表面的針孔大小與縫線痕跡,仔細對齊皮膚邊緣,來預防針線可能留下來的蜈蚣腳疤痕,讓傷口癒合後疤痕最為美觀。
Q.
痣會不會變成皮膚癌?什麼情況要注意?
大多數痣是良性的,但少部分痣可能演變為黑色素瘤(惡性皮膚癌)。若痣有以下變化需特別注意:
- 突然變大、變深或不對稱
- 邊緣不規則或模糊
- 顏色不均勻(黑、咖啡、灰交錯)
- 痛、癢、出血或脫皮
Q.
我身上長很多痣,有需要做全身檢查嗎?
若身上有大量的痣且為不典型,或家族有黑色素瘤病史,建議定期接受皮膚科醫師檢查,使用皮膚鏡或全身影像紀錄追蹤每年變化。
Q.
痣可以雷射處理嗎?還是一定要手術切除?
淺層、穩定的良性痣可以考慮用雷射淡化,但若痣有深層結構、顏色不一、外型不典型,建議手術完整切除並送病理檢查以確保安全。
Q.
雷射去痣需要幾次?去除後會不會復發?會留疤嗎?
雷射拿來處理表淺層痣﹝例如交界痣﹞時,多數需要2-3次,因治療的範圍沒有深入真皮層,術後傷口癒合良好大多不會有疤痕,但若特殊體質疤痕明顯或雷射過深,仍有機會留下色素沉澱/皮膚泛紅或輕微凹陷疤痕。
雖然雷射治療深度可以到很深,可以完全將深層痣汽化掉,但是因為破壞較深,易留下凹陷性疤痕,多數不會採用這樣的手法。
因此一般不建議使用雷射來處理較深層的痣﹝例如複合痣、皮內痣等﹞,因為治療次數會較多且有時會遇到無法單靠雷射完全去除的痣﹝再不留下疤痕的前提﹞。這時因治療完後有痣細胞殘留,就有可能在同一個部位再長出痣。
